回答星球里一位群友的提问:
人类在面对很多突发的灾难时,确实容易产生虚无感,这是正常的。但我不认为这种虚无和无助感是绝对无法缓解的。从两个方面来谈。
第一,对灾难的归因。当一个人感到某种灾难的原因是无法理解,或者说是不被允许深挖和深思的时候,ta 就会感到自己无法理解和掌握这件事,进而将这件事看作是无能为力的,这会大大加深自己的无助感。在某些社会,主流舆论和媒体往往对灾难事件采取点到为止,避重就轻,视而不见、丧事喜办,宜粗不宜细的方式来处理,这种肤浅的方式无法诠释人内心的疑惑,不能给人以知识上的掌控感,结果是人更容易把这些灾难看作是无法避免的,普遍的,是随时可能降临到自己头上的,因此也就更容易抑郁。
第二,与他人的联系。你讲到,许多个体遭遇的苦难往往只能引起少数亲朋好友的情感波动,对更多的人来说就跟草木被踩了一样毫无感觉。那这种现状是怎么造成的呢?其实它并不是必然的,而是个体原子化程度高的社会容易出现的情况。在这样的社会,人与人,尤其是陌生人与陌生人之间的组织、团体受到了诸多限制,人的情感、价值观和自发性都被一个中心权力扭曲,导致人们无法分出多余的情感来投向其他的陌生人或者说中心权力不允许的领域,冷漠、麻木和狭隘的利己成了这种社会的主流。比如说很多大学都经常有学生跳楼,但是其他同学要么对此不知情,要么漠不关心,地上的血一冲干净就当没有这事一样,因为学生的自发纪念活动不能被看见、允许和反思。某城市的地铁隧道被灌水,淹死了不少人,市民自发在地铁口献花,却遭遇了监视和阻挠。像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因为这种哀悼的情感是具有传播性和传染性的,当一个人感到有成千上万人都和自己有同样的悲痛和愤怒时,ta 就会感到自己的情感得到了确认和共鸣,感到自己的痛苦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也就会有勇气去挑战中心权力。这就是人高贵和特殊的地方。
所以缓解虚无感的办法也有两种:思考原因、寻找共鸣。 发布于 08-26 25 条评论 转发及鼓掌
查看全部 6 条回复
展开其他 2 条回复
没有更多评论了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