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Ebit

编程爱好者
欢迎交流!

全部文章总字数:434.8k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22-02-09T00:00:00.000Z

Stand alone complex 虽然可能只是虚构的社会学名词,但是整部动画关于此的讨论确实反映了先当今网络高度发展下的社会状态 由此我重拾忘却已久的生物书《自私的基因》,此书也算是对之前多次听闻的汇总,从游戏,从久远的生物老师办公室中听闻 社会生物学无疑对于人类社会学有着重要意义,基于事实:人类是动物的一员 动画的探讨很明显大量吸取了这部书的精神 不知为何看书看到一半看不下去,就是同一章节连续读了几遍,看得懂其中每个字却立马忘却了整句话的意思(字面意思),看过一遍书,却立马都不能想起来任何东西 这个现象很值得人注意 以及最近拼音老是出错,不知道是不熟悉键盘还是脑力在退化 还有,坐到桌前确实是更令人想学习了,这证明划分学习和工作区还是有用的

大学里又挨了处分 这回是校级通报批评,因为疫情忘了打卡 我想起讨厌的,惨淡的,孤独的,无为的上学期 大学生活应该怎么样子过呢?上个学期的实践是否已经证明了网络上尤其是知乎反映的大学过法与实际的适用于我的大学的做法大相径庭? 为什么感觉我的大学同学们是一群社交软件随时在线而忙于学习不太关心网络动态的人? 不对,我暂时还无法表达出来,但是总感觉哪里怪怪的,好像踏入设满陷阱的神庙,不知道终点,但确定的是一定充满危机坎坷 我没有心理疾病,但是为了预防,应该看一些相关的书

我在日记里写下的话会不自觉地向我的理想方向修正,在我预备写下一句话时,已经不自觉地篡改了真实

我还是不能面对现实吗?

記錄:片中所討論的,對“個別主義者"看法 定義”個別主義者“:强調個別卻沒個性= 追求網絡上的獨立或自我存在的證明以便在各自的差異中尋找價值 但是排斥不同思想者 矛盾:追求自己與他人不同,但不希望他人與自己不同 似乎有但其實沒有主體性的集團,過度(?)追求個體卻爲無個性所困 集團主體性定義?上述應該是指個別主義者們不能主動對外部環境變化作出反應,實際上處於自我封閉的狀態 追求的個體是從與多數人比較所得的差異爲基礎而確定,但是又成爲一個小團體的一員(并不認爲所困,反倒說他們在這樣的集體中找到一種歸屬感吧) 尊重差異?與上面“不希望他人與自己不同”相矛盾,是因爲在小團體中的人有一定歸屬感,在達成共識的前提下,所以允許在共識之外的差異嗎? 這是否是一種帝國主義的心態?拉攏小團體,宣揚普世價值觀,尋求只允許少數人的共識? 群衆的行爲是可以被引導的,最近的來回反轉的輿論風波證明了這一點,依靠資本控制的傳媒,通過機器人水軍,被收購的民間領導人,可以有向地控制輿論 而小團體就可以拿微博粉絲群體舉例,有共識作爲支撐,小團體更能團結一致的被引導,并且忽略彼此之間的矛盾,尤其是儅一道只想團體外部共同的目標時 小團體的出現是因爲什麽?是因爲想追求與主流意識不同和於個別人相同以從差異性和歸宿感中獲得存在感。還是只是因爲共識而組建小團體?那主流意識不是不存在嗎? 小團體是否説明共同意志在現代社會實際已經不遵在? “小”是相對於過去的政黨之類的大集體還是相對於共同意志而言? 共同意志應該是指所謂大多數人的共識,譬如應該好好學習

關於主體與意識是否可分,個人認爲是可分的,因爲我認爲我體驗過那樣的所謂“第三人稱視角”的生活方式,是在高三時,機械重複生活以至對於環境有清晰的模型可以完全虛擬化自我于其中 但是騎車時面對複雜多變的路況,從沒有覺得自己是以第三人稱視角在騎車 所謂的分離,其實是一種精細的模擬吧,模擬有助於我們做出更有益與不變狀況的行爲,因此在獲得清晰模型和目標驅使下(壓力),產生了幾乎完全虛擬化的生活方式 虛擬化有助於以更爲客觀的角度對環境變化做出反應(不能有大的變化)

第一滴血 藍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