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Ebit

编程爱好者
欢迎交流!

全部文章总字数:434.8k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23-06-13T00:00:00.000Z

机械设计

70%记忆30%简单计算

传动

分析重点:

  • 工作原理
  • 优缺点
  • 受力分析
  • 失效形式、设计准则

带传动 40%

组成:主动轮、从动轮、环形带 考察摩擦型;啮合型==同步带传动

  • 工作原理 主带轮转动->摩擦带动带->带摩擦带动从动轮

  • 优缺点

    1. 结构简单
    2. 过载打滑->过载保护
    3. 轴心距大
    4. 弹性滑动->效率低->转动比不准确
    5. 压轴力大

    YZABCDE截面尺寸依次增加, 承载力:窄带>普通, v带摩擦力更大:楔型增压,效率更小

  • 受力分析 (F_T=紧边拉力,F_L=松边拉力,F_T=F_L·e^{fα}) 静止:(F_T=F_L=F_C) 转动:(F'_T>F_T,F'_L<F_L,F'_T+F'_L=2F_C)

    • (F'_T+F'_L=2F_C)
    • (F_e=F_T-F_L)=有效拉力=拉力差
    • P=(F_ev)=传递功率;v是带速

    极限拉力F_max是可以计算的

    • (F_{max}=F_e=2F_C\frac{e^{fα}-1}{e^{fα}+1})

    (F_C)=初拉力 α=包角,为从动轮窄紧带间锐夹角 α=(180^o-\frac{D_{main}-D{sub}}{L_{轴心距}}·57.3^o) f=摩擦因素 应力可以计算,也有相应公式 σ=F/A,A为带的横截面积 弹性滑动与打滑不同,前者不能避免,后者可以且应当避免

  • 失效形式、设计准则 失效形式:打滑和疲劳损坏 设计准则:保证不打滑的条件下具有一定的工作寿命

链传动

  • 工作原理
  • 优缺点
  • 受力分析
  • 失效形式、设计准则

齿轮传动

  • 工作原理

  • 优缺点

  • 受力分析 重点是Z/M/α的相关计算(基本参数) 齿数Z、模数m、压力角α、齿距p、r_b为基圆(角标为b)(无角标为分度圆) d=mz=zp/π=2r -> m=p/π d_b=dcosα -> m_b=mcosα -> p_b=pcosα <- p_b=πmcosα 对于节圆(实际装配圆)(标准安装时与分度圆重合a'=a)右上角标',a为两齿轮标准装配的轴心距 a'cosα'=acosα 实际我想看看题,真题,ppt相对考试来说还是太难了

  • 失效形式、设计准则 闭式:疲劳折断、点蚀 开式:疲劳折断、磨粒磨损 这公式真是太多了,到底要用到哪些呢?

蜗轮蜗杆传动

是齿轮的一种变形,兼具斜齿轮与螺旋传动的优点

  • 工作原理
  • 优缺点
  • 受力分析
  • 失效形式、设计准则

螺旋传动

  • 工作原理
  • 优缺点
  • 受力分析
  • 失效形式、设计准则

支撑

  • 工作原理
  • 优缺点
  • 受力分析
  • 失效形式、设计准则

连接

  • 工作原理
  • 优缺点
  • 受力分析
  • 失效形式、设计准则

备考计划

  1. 把ppt都看一遍,先熟悉大致脉络结构和基本重要概念(都会在ppt中重点强调的),并在这里做重点摘要(3h)
  2. 看一个比较靠谱的速通视频总结(3h)
  3. 学姐真题把答案看懂,争取能自己写出来(3h)
  4. 去年前年真题重点尽可能都自己做一遍,不会也要尝试做一遍,这是最重要的部分(3h)

计划有变,还是先填真题吧,ppt真是太多了,叫人抓不住重点

顺序:齿轮、连杆、带、轴承、连接、复合、杂项

好像有个整天无视别人休息的家伙自己没法休息了呢 今天白天我不会睡觉的,不然明天起不来,然后后天也一样,是为了大后天和大大后天的考试 然后就是去南京了,哈哈哈,要打小报告?一上来就最后通牒?傻逼,真是罪有应得 应该采取对王策略,概念消灭和彻底无视,隔离原始人

收拾垃圾和书包准备润,今天上午(午饭前)任务就是把往年真题搞明白,下午看看视频休息一下,晚上搞近年真题,然后早早睡觉明天应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