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
目前对情绪波动的识别分析和处理。
插播一下,对人际交往中“真实”的考量。常认为谎言是不真实的,其实不然。稍微分析一下,可知谎言的结构是这样的:
☰truth☰lies 一个真相需要0个以上的谎言来取代。
① 与叙事链之间的互动就像与DNA一样。首先确保叙事链自洽。
② 然后☰表达产物有额外的碱基对预期效果。前者就像IPO上的PPT,后者则是能卖出多少股票×股价高低。然后一个成功的谎言就完成了。
③ 更成功的谎言将经历时间的考验,甚至于通过在时间上积分代表的促成的真实反过来确定自己的真实。不过最终能否确实取代还要依赖物理规律决定,物理允许的取代是可行的。意识形态就在做类似的事。
如果沿着以上假设,谎言是对过去的掩盖和取代,未来方向的工作则由承诺来完成。作用机制是相似的:①叙事链自洽;②影响物理世界/完成叙事目的。承诺和谎言一样会成功也会失败。
③ 不过时间的影响变得更加重要。这种相似性能否说明谎言是对过去的承诺,承诺是☰对未来的谎言?统称为“叙事取代”吧。至于“复合真实”是不是对“存在即合理”的复述?但是我觉得这种表述能促进话语表达分析的方向。谎言、承诺是复合的真实吗?就像一句谎言意味着被其掩盖的真相的存在和取代真相的真切动机,承诺也一样吗?其它的话也一样吗?简单的事实叙述如“那有一瓶水”,或者命令这种如何呢?如果叙事链和时间同向平行是一条直线,那逻辑链在时间上可以说相对叙事长度几乎是同时发生,所以近似做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