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Date. 重读六篇文言有感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面对高中的首次月考,虽然我急切地盼望它能反映出我高中学习的问题所在,但仍避不过其带来的打击。为此,重读六篇古文,忆想起初学时的种种,在临考之际,不禁感慨万分。 重读《烛之武退秦师》,便仿佛又坐回了那间教室,一群初识不久的人能围着一篇古文在彼此之间畅所欲言。第一次地,我感受到同学们饱满的热情与极富创造力的天赋,透过他们的讨论,我体会到千年前的烛之武临危受命时的深明大义,看到他夜缒而出时的从容不迫,听到他在强秦帐内的巧妙之言,设身处地地考虑,使“利害深中秦穆之心”终得以退秦师。而论其智慧所在,不仅是能够灵活地换位思考,更在于由长远考虑,表明晋国未来的强大对秦的威胁之大——“唯君图之”这是烛之武最后一言,也点明了他出现在此处目的所在,即在新学期伊始,启示我们居安而思危,三思而后行。 重读《荆轲刺秦王》,在波澜起伏的情节之间,我又一次为古人那质朴的仁义所打动。同是临危受命,荆轲没能如烛之武那般功成身退,千古流芳,反倒落得一个客死他乡的凄惨下场,更加速燕的灭亡。纵然荆轲勇气可嘉,忠仁尽义,却不识对务,终被历史的潮流所淹没。荆轲之行刺与烛之武之商议,两种不同的方式,所招致的截然相反的后果,给予我启示,认清现实并把握现在,才会有更美好的未来。 重读《鸿门宴》,简明扼要的文字中显露出的丰富人物形象,更是由多角度阐述这一道理。刘邦之果敢,张良之机敏,樊哙之忠心或多或少地弥补了彼此叫不足以成为一个优秀的团队,与项羽一边刚愎自用,各执己见的分裂状况形成鲜明对比,自始一宴,不难看出楚汉之争中鹿死谁手。 余下篇《古文观止》中所录的文章则都借教子之典故,揭示做事需为长远考虑。道理,在此便不再多言。 若是七天前完成运篇作文,相信这个假期定会充实而更有意义,但我坚信:“前这六篇古文所带来的启示必将与月考一起被我铭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把握现在,我定将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2018-09-11T00:00:00.000Z